都不稀罕。
只有赵士褭在默默地祈祷,希望赵昚率先发出邀请,李申之顺理成章地坐到官家的马车里。
“莫不是赵昚亲自来迎接?”李申之喃喃自语。
不多时,前方哨探回报,果真是赵昚设下亭子,亲自迎接李申之车队的到来。
饶是经历过许多风浪的李申之,此时此刻仍不免感到心里紧张。
以往面对的种种局面,李申之是一名挑战者,他知道自己的长处,也知道对方的漏洞,以自己之所长攻对方之所漏,是他无往而不胜的秘籍。
而现在,他没有了敌人。
或许有敌人,但是这个敌人无所不在,是个无形的敌人。
他也没有了朋友。
亦或者,朋友就是敌人,敌人也是朋友。
乡绅是朋友吗?他们跟在皇帝赵昚身边,满面喜色地迎接着自己,当然是朋友了。
可是在未来,李申之对基层改革的时候,这些享有既有特权的乡绅们会成为他最大的绊脚石。
那么乡绅就变成了敌人吗?更不是。李申之需要团结一批进步人士,也就是这些乡绅中能接受先进思想的人,来推进他的改革。
朋友与敌人,既在这些乡绅们的一念之间,更在于李申之的一念之间。
改革必定是要打破旧有的规则,建立新的规则。
社会制度的每一次进化,就是一次版本更新。
一代补丁一代神,是自古颠扑不破的道理。
有宋以来的版本,乡绅得以超神,并不是什么坏事。
只要对乡绅们读书的方向进行适当的引导,这些帝国的核心阶级,便会如中产一般,源源不断地给帝国输送优秀的人才。
连绵不绝涌现的人才,才是一个国家兴盛的关键。
最根本的制度,应当是给真正的人才出头之地,而将那些尸位素餐之人打落凡间。
一旦阶级固化开始,社会的上层只有食利阶层,那么距离亡国便不远了。
南宋之所以还能延续一百五十年,正是因为一场动乱打破了旧有的食利阶层,大量有能力的人通过国家的选拔渠道进入到上层,为行将就木的帝国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这些新鲜血液还没有彻底融入南宋的身体,他们都是李申之可以团结的对象。
想到这里,李申之仿佛重新找回了信心,与人斗的信心。
李申之与赵昚二人,相距数里还未见面,精神上早已有了数十次的交流,双方的随行人员也都紧张了起来。
举旗子的不自觉地挺直了腰杆,把旗杆紧紧地顶在了腰上,竭尽全力地竖直旗子没有一点晃动,赶车的也使出浑身解数让马走着直线,两个轮胎不偏不倚地卡在车辙子里。
不多时,李申之的车队进入到了赵昚的视线。
赵昚见到车队的影子,慌忙从手边抓起一副望远镜,朝着李申之来的方向张望了起来。
烟尘遮蔽,赵昚便命人赶紧往路上铺洒细沙,再薄薄洒上一层水,这样既不会起灰尘,也没有泥泞。
有树木舟桥遮挡视线,赵昚不舍得砍树拆桥,便爬到自己的马车顶上朝远处张望,把周围的御林军吓得够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直到看清楚了同样拿着望远镜的李申之,二镜对视,两人嘴角最大角度的上扬,同时挥手向着对方示意。
赵昚甚至能从李申之的口型中读出:“官家快下来,小心点。”
喜出望外的赵昚把望远镜扔给身边的侍卫,单手撑着马车顶直接跳了下来,拔
正经影视大全尽在:Chinalumeng.net 鲁萌影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