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怡亲王:“皇兄,臣弟愿往。”
元嘉帝心头一跳,却又生出“果然如此”的心情来。
——怡亲王亦是太上皇之子,行十三,和行四的元嘉帝不是一母同胞,胜似一母同胞,这些年来从夺嫡到登基,也不知为元嘉帝分了多少忧,到如今,这种苦差事,别人缩头缩脑,倒只有他愿意挑这份重担。
“十三弟……”元嘉帝其实是不乐意的,人有亲疏远近,与其让怡亲王去趟这趟浑水,现在元嘉帝就觉得牺牲林如海还可以接受了起来。
怡亲王却阻止了元嘉帝接下来的话,只道:“皇兄,犹豫不得,百万灾民还在仰首企盼钦差呢!”
钦差这两个字是重读,疯狂暗示你别指望让区区五品的林如海干钦差了!一方面林如海的分量不够,另一方面虽然官场上“好用就往死里用”是常态,虽然林如海逼急了可能还真的筹得出这笔钱,但真把林如海用死了,你如何收士人之心?
元嘉帝闭了闭眼睛,也不得不承认怡亲王的暗示在理,只能叹息:“也罢,你且去,朕赐你王命旗牌,但有胆敢阻挠者,尽管便宜行事,一切由朕担着。”
怡亲王都快成常务副皇帝了,他出行有王命旗牌是意料中事,也没客气,沉着地一个头磕了下去:“是。”
就是元嘉帝又眸光阴沉地看一眼刚才还侃侃而谈,这会子却眼观鼻鼻观心犹如一个花瓶的廉亲王。
他在江南有人脉,当年夺嫡时不知收了多少来自江南的孝敬,朝廷上下何人不知,他去江南,元嘉帝怀疑都不用做什么,只要振臂一呼,都能筹个百十万两的钱出来赈灾。
可他硬是屁都不放一个。
元嘉帝磨了磨牙,又摸了摸手里的佛珠,告诉自己太上皇还活着,杀兄弟这事儿得往后再拖拖。
灾情如火,怡亲王以不比八百里加急慢多少的速度到了扬州。
形象自然是有些狼狈,到林府门口时候,好悬门房都要拒绝往来,得亏黛玉确实管家有方,哪怕就是个乞丐也得给口水喝再礼貌请走,才未失礼于人。
彼时,林如海不在家,贾琏是外人,唯有黛玉出面接待,因怕麻烦,黛玉到外院向来是穿男装,以“林如海养在姑苏老家,最近才接回来的子侄”自居。
怡亲王呢,没露皇族身份,只拿了钦差的文牒给黛玉晃了晃,因黛玉那么小,自然不好和小孩子聊朝局上的事,怡亲王又没什么心情天南海北的寒暄,便打听起江南盐商的情况。
黛玉接触林如海那一摊子事的时间并不长,但她本就好学又颖悟,把林府家事理顺之后,没事便在林如海书房里用功,竟能答出些实在的东西来,颇让怡亲王惊奇。
可再惊奇,再想多问两句,林如海那边已经是得了消息快马回来了。
黛玉不认识怡亲王,林如海认识呀,所以看到怡亲王的时候简直魂都要飞了,万幸怡亲王并未怪罪失礼,黛玉也没有露怯,对两人行礼告退时甚至有心情对林如海挤一挤眼睛。
——阿爹不要惊慌嘛,我出来陪客不失礼呢,让贵客自己待着才失礼呢。
林如海想瞪女儿,没找到机会,灾情如火,还是直接了当提起了此次水灾筹款的事情。
却未曾想怡亲王并未接招,只笑:“本王出发前,皇兄与本王单独谈过,言及林大人是个能臣。”
“臣不敢。”官场惯有规矩,调子定的越高回头责任越重,林如海哪里敢应声。
怡亲王也不觉得老于官场的林如海会接这么浅显的招,只笑了笑,温和道:“皇兄还说,倘若朝中无人肯到江南来揽这一摊子筹款的事,他舍了老脸给林大人去一封信,林大人便是砸锅卖铁,也会把此次黄河水患出缺的银两凑齐的。”
这话……皇帝要真这么要求了林如海也确实只能这么干,但干可以干,这么重的话林如海还是承受不起,赶紧给怡亲王跪下了:“殿下如此说,臣无地自容。”
“这是实话。”怡亲王仍旧是个贤王模样,亲自去扶林如海,“林大人近年掌着盐政,纵使弹劾不断,但谁不知道林大人这位置如履薄冰,又居功至伟,因而,本王也向皇兄保证了,倘若本王能自己筹到钱,必不让林大人为难。”
这话实在是推心置腹,但过于推心置
正经影视大全尽在:Chinalumeng.net 鲁萌影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