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16、童生试开始(第3/3页)

>
诗就不是周稚宁的强项了,她缺乏这点子浪漫想象细胞。

不过不枉费她对赵徽的文章诗赋啃了半月有余,即便她诗才不算上佳,拼拼凑凑,也还是成了一首诗。

从两篇草稿写完到诗成,已经过去了三刻钟的时间。

周稚宁转了转略感酸涩的手腕,再次蘸墨,抽来官府发放的试题纸铺平,凝神聚气,一笔一划地将草稿整理展开,工整地誊抄上去。

这一抄,周稚宁极为入神。

期间有巡察的胥吏拿着印戳来给考生们的试题纸盖章,以检测考生们的答题速度。周稚宁连头都没有抬,全然的心无旁骛。

写完一篇,一个上午就已经过去了。

中午来临,周稚宁打开考篮,简单地用了些午膳,趴在桌子上休息了一会儿。

等到下午炮响之后,她又默默冥想定神了片刻,又执笔开始誊抄。

不知不觉,天边已经泛起了一抹晚霞潮红,已经是傍晚时分了。

考场上已经有人陆陆续续完成了试题,交卷出了考棚。不过他们暂且还不能离开,要等到凑够四五十人之后方能走。

因此周稚宁也不着急,继续慢慢誊抄,完全就将这次的考试当做一次练笔的机会。

她练的是明朝馆阁体,圆润端方,是应试时最好的字体。

不过此明朝非彼明朝,在这个明朝的世界里,虽然内阁官职什么的与明朝相似,但也有一些细微的不同。就比如还能出现士族,又比如这个馆阁体,这个明朝并未出现,周稚宁手上所写字体对于一些官员来说甚为新奇。

只是周稚宁毕竟年岁还小,馆阁体并未练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因此她不紧不慢地慢慢抄写,算是对自己字形的一个检测。

终于,当场面上大部分人都交卷之后,周稚宁也交了卷,领了胥吏发来的次次牌,在放印开门之后,随着人流离开了考棚。

考棚外,周允德等人早就等着了。

一看见周稚宁出来,一家人就一齐拥了上去。

只不过他们都还记挂着周稚宁考试还没完全结束,现下也不七嘴八舌地问她感觉如何,而是递水的递水,披衣的披衣,直把周稚宁当做上战场回来一样对待,就差没连走路都代劳了。

周稚宁对此哭笑不得。



正经影视大全尽在:Chinalumeng.net 鲁萌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