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三章 月15日(3)(第7/8页)

好像加藤这一连串的问题倒能使人牵扯出很多的记忆,他想起了小时候曾经看过的几张照片。



“如果你问起别的地方倒不难使人回答,只是利民堂这个名字在人们的记忆里离开的时间实在是太久了,好在现在那里还是一家很大的药铺。除了卖中草药还有老中医在坐堂看诊,不过早已不再叫利民堂了,或者说利民堂早已是建国以前的事,新中国成立后改叫益春堂。对于海连湾人来说,益春堂的名声远远的超过西山,没有人知道在海连湾到底分布多少家分店。用海连湾人的话说,人们不愿意忘记利民堂曾经给海连湾人带来的好处,不但药堂延续了下来,就连名字都那么的相近。如果你问的不是我,我是说如果你问的不是一个在那里土生土长很多年的人,他们也许并不知道益春堂的今身就是利民堂的前世,不知道海连湾所有益春堂的分店都是曾经西山脚下利民堂的分支。还有更多的人不知道现在由张氏家族经营的益春堂在很早的时候却是李氏家族经营的利民堂。”傅铭宇间断有序地说出自己对利民堂知道的话题,端起茶盅轻轻地喝下一口茶。



加藤又及时的给他换上了刚刚沏好的新茶。既然加藤提到了利民堂,傅铭宇觉得有必要像传播一种文化一样把他所知道另一个情节跟他说出来,“如果哪一天你不是以一个患者的身份走进西山的益春堂总店,迎门正厅的中央位置悬挂着的那副‘李时珍采药图’,一定让你相信这是一个经历过不平凡历史的中药堂,据说这幅名家书画最早是李家代代流传下来的真迹,至于利民堂的李家后代跟明代的李时珍有没有一脉相传的渊源无从考证。”



人的大脑有着一种是任何时代都不可能超越的神奇,在傅铭宇跟加藤讲述益春堂由来的时候,眼睛却被一个细微情节的变化引起了注意,尽管加藤一直静静地听着,姣好的面色被心里激动的心情感染得越加庄重,眉宇间透漏着善良足以颠覆他以往对日本人的那种想象,甚至使他相信自己对他的怀疑是一种错误的判断。尽管他是一个地道的日本人,但是高鼻梁大眼睛浓眉毛这种明显带有中国人血统的特征,加上一口流利的汉语,总会使人产生一种错觉。不相信,世上再会伪装的人也不可能达到如此的程度。



加藤在廊岛工程没有开始的时候就来新加坡了,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他就跟很多的中国人打交道,一号炉是川渝公司的人建的,工人们大多都是来自广川,即使偶尔有那么几个是来自海连湾的,说话中跟他们问起以前海连湾以前的事,居然都说是后来才搬到海连湾的,跟加藤说,不要说海连湾,就是中国的任何一个地方跟以前比起来都发生了彻头彻尾的变化,再也找不到以前的样子了,建国以前的样子和发生的事几乎都做了地基深深地埋在了地下或者是随着那一代老人们的离世一点点的消失了。除非趁早去海连湾找那些上了年岁的头脑还算清醒的老人去打听。



从北星公司接手承建二号机组的那时候起,加藤在传过来的资料里知道北星公司本部就在海连湾,开始留意北星公司每一个来自海连湾的人。之所以想找傅铭宇谈谈,一来他们年岁相当,又加上傅铭宇是北星公司的项目经理,经历的事一定比别人多,也许通过他能知道自己想要知道的事。最主要的,这样的人总是有些修养的,不至于把知道的隐情到处去乱说。让加藤没有想到的是傅铭宇居然对以前的事说的那样的清楚,有些激动地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那就对上了。”



傅铭宇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就对上了。对这样没头没脑的话自己又不好去问,只好又轻轻地抿了一口茶。



“我是说,在很多年以前的利民堂曾是我祖上的基业。”尽管加藤把这句话声音说得很小,但是在傅铭宇心里引起的震动不亚于走在初春刚刚开始融化的厚厚的冰面上,突然听到一声巨大的冰层震裂的响声,把他惊到了。



“你不是日本人吗?”傅铭宇的话语里明显的带着一种很不友好的口气。甚至表情没有一点他在北星公司的工程会议上一再强调的对待日方监理一定要有客气的态度。



“我是说那是我祖上的基业,不过从我父亲的那一辈起就离开了海连湾了,我母亲是日本人。”



傅铭宇似乎对这里面的事多少有些明白了。一定是跟日本对中国当年的侵略有关,都是曾经的那段残酷的历史造就的孽情。在刚一来到新加坡的时候傅铭宇曾经对加藤的汉话感到过深深的叹服。一个日本人居然把汉语说得那样的流利,甚至在中国人眼里很接近的两个字母的发音都能说的准确清晰,甚至不带一点的

正经影视大全尽在:Chinalumeng.net 鲁萌影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