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妹,论迹不论心,不要太自苦了。”
“那我们是送黛玉去李家,还是”姜宁看向林如海的眼睛,“贾家”
明光院东厢房。
自从搬回来后,即便娘嫁了回来,成了“太太”,黛玉和绯玉也没有再搬回晴霄院。
东厢房卧房里,只有姐妹俩并肩坐
“兰州那么远,我一定去不了。”黛玉伸手抻平绯玉的袖子,“你和爹娘去吧。别忘了给我写信就行。”
“我舍不得姐姐。”绯玉咬着嘴唇。
“但你也想去兰州呀。”黛玉笑道,“你去了,回来告诉我是什么样,就当我也去了。”
绯玉摇头“不一样,不一样的。”
她动了动僵硬的手,试探着向姐姐看了一眼。
姐姐眼中含着泪,还努力向她笑的样子,直直撞进了她眼睛里。
“姐姐”绯玉站起身,一把抱住了黛玉。
“对不起”她哭出声。
黛玉怔怔地被妹妹抱着,眼泪大颗大颗落了下来。
爹回正院了吗
爹和娘
是不是
老家没有人,她能去哪儿呢
去京中外祖家吗
她有两个外祖家。
“我先走,妹妹且暂等半个月再走。若贾家没来人接,就送黛玉去李家。若贾家派了人来,就只能”林如海并不想做出这个决定,“就只能送黛玉去荣国府了。”
“好。”姜宁同意。
这的确是最好的办法。
李家一向不与勋贵往来,甚至可以说厌恶勋贵。若把黛玉送去李家,贾家便有了隔三差五打搅李家的理由。贾家,或者说贾母,她对林家的执着,姜宁和林如海都非常清楚。即使是亲女儿也不能这么给娘家找麻烦。何况李家终究不是姜宁的亲娘家。被贾家缠上,以李家众人的人品,不会怪黛玉一个孩子,可黛玉夹
若因此事,将来连累到李家,姜宁和林如海也没脸见人了。
而贾母毕竟是黛玉的亲外祖母。不管对黛玉的慈心疼爱纯不纯,她主观上不会委屈到黛玉的。
林家不会主动送黛玉去荣国府,贾家派人来接,代表对黛玉的重视,黛玉初入贾家的地位便不是投奔去的外孙女,而是辛苦接来的贵客。如果不派人来,便表明他们可能不会过多纠缠。即便将来还找上李家想见黛玉,李家也能更加严词拒绝,麻烦或许会小些。
当然姜宁和林如海都知道,贾母不派人来接的可能微乎其微。
“正好年礼还没送去,原打算让人明天上路的。”姜宁把礼单找出来给林如海,“若贾家来了人,礼还添吗”
把女儿养
林如海很快决定好了“不添,再减两成,但额外给老太太多添两倍寿礼。黛玉住几年,寿礼就多送几年。”
姜宁不能不夸一句“不愧是老爷”
贾母年过六十了,每一年的生日都可以大办,多送寿礼只能代表前女婿对前岳母的孝心。
年礼减少,也代表林家只是把外孙女托给外祖母照顾几年,而不是把林家的女儿托付给贾家。
这信号给得足够明显了。
林如海愿意成全贾母对外孙女的疼爱,姜宁也没理由阻拦。但两家疏远了就是疏远了。
若贾母觉得这样太亏了,不想养黛玉了,李家会很乐意把姜宁的继女接去抚养照顾的。
但如果那样,贾家就彻底休想再和林家提半点情分。
姜宁当即便铺纸提笔,重写两份礼单,林如海
礼单写完,吩咐人去办,叫孩子们过来前,姜宁最后向林如海请示一个重要的问题“黛玉很可能去贾家,那我是怎么来林家的,我和贾家的恩怨,该和孩子们说吗”
林如海没有犹豫“该说。”
该让黛玉知道,她将去见的都是什么人。
哪怕会让孩子们知道,他亦有卑劣的一面。
黛玉和绯玉肩并着肩,手拉着手,听姜宁平铺直叙,不带一丝个人感情地说完了她成为林如海良妾的经过。
孩子们该有自己的判断,而不是单纯被她的情绪裹挟。
她母亲曾是服侍林老太太的丫鬟,救过她们父亲的性命立了功,被林老太太厚赏嫁妆放出去,嫁入了官宦人家做儿媳。可惜,她出生不久后祖父就去了。她十岁丧父,十二岁亡母,
她答应了。
桃嬷嬷却听见,姜家是要卖她,而不是嫁她。
她向谢寒求助。谢寒不惜危险,带她跑到景文侯府求救。
林老夫人她们未能谋面的祖母庇护了她,还一同救出了桃嬷嬷和她们的岁雪姑姑。
她们祖母喜欢她,当天晚饭后就问她,愿不愿意给她们父亲做良妾,不然以她的容貌,平常人家绝对护不住。
她答应了。
她们祖母给了她丰厚的嫁妆和超人一等的待遇。她们父亲对她也很好。先夫人也宽和,不曾为难过她。
但先夫人是荣国公夫人最疼爱的女儿,荣国公夫人从前自然对她不大喜欢。不过去年时,荣国公夫人曾提
正经影视大全尽在:Chinalumeng.net 鲁萌影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