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君前奏对
梁公卓如 / 著 投票 加入书签
()
()
()
这段时间,朱楧一直
朱标的丧事办完以后,朱元璋又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去。这一天早上,朱楧还
朱楧不敢怠慢,急忙拾了一下就和前来的太监进了宫,他知道改封自己为肃王的旨意马上就要下来了。一路之上,朱楧反复盘算着说辞,希望老朱可以同意自己的请求,毕竟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朱楧随着太监一路来到谨身殿,还没进门就听见里面热闹的讨论声。想必是老朱又
通报过后,朱楧就进了谨身殿,向朱元璋跪下磕头,道:“儿臣拜见父皇。”
朱元璋以一贯慈祥的目光看着自己的儿子,道:“起来吧。我们刚才说到哪了?接着说。”
朱允炆整了整衣服,拱手道:“皇爷爷,孙儿以为李密失败的原因无外乎两点:第一是杀翟让,失了瓦岗寨众人之心;第二是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致使人心离散,众叛亲离。”
这时候朱允炆已经被立为太孙了,作为皇位的继承人,他有必要表现一下自己的深刻见解,第一可以让老朱放心,第二可以服众。
没想到朱元璋听了他的这番宏大的议论之后,脸色并不是很好,甚至有了一丝丝不满。
允炆还是太年轻啊,整天跟那些腐儒混
但是,朱元璋也明白,天下的舆论掌握
所以朱元璋不得不弄一些有名望的文人养起来,好让他们为自己歌功颂德。但朱元璋心里清楚,国家的支柱从来不是这群人。所谓事智者众,则法败;用力者寡,则国贫。国家的强盛靠的是那些死命为他打仗的军队——所以他建立卫所制度,允许大小军官世袭;以及奋战
有一个叫严震直的粮长,每年按时押粮万石至京师,从不延误,朱元璋十分欣赏他,特地封了他一个五品官,后来做到了工部尚书。
一个家庭兴旺与否看的是存款、财产。一个国家强盛与否看的是国库的存粮以及边防的军备,跟那些个文人有个毛关系。
所以朱元璋看重的是那些努力种地,努力税,努力打仗的实干家,对这些个只会耍嘴皮子的文人空谈家是十分鄙视的。
大封功臣的时候,公侯伯三等爵位除了刘伯温这个事智者以外都是武将。李善长虽然不是武将,但他的主要工作就是为朱元璋筹集粮草养活军队,也是一个实干家,是朱元璋的萧何。朱元璋把他排
朱允炆的话明显没说到点子上,杀翟让就会输?老朱还杀了韩林儿呢,还杀了郭子兴的儿子呢。古来成大事的有哪个是仁义君子的?只要有了自己铁打的班底控制住了局势,有一些人不服又如何?杀了他们派自己的人接手就是,死了张屠夫还有李屠夫,怎么会去吃带毛猪呢?地球离了谁不会转?
至于亲近小人远离贤臣就更可笑了,
朱允炆也注意到了朱元璋的脸色,但他还不知道自己错
朱元璋扫视了一下众人,道:“你们呢?都有什么见解?”
朱允炆的好基友黄子澄立即站了出来,道:“陛下,臣以为太孙所言甚是。圣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身不正,虽令不行。’李密为人不正,故而众叛亲离,败亡理所应当。”
朱元璋的脸色变得更加难看了,都是你们这些腐儒把老子的孙子给教坏了,蒙元入侵中华的时候杀了多少人,他们的身就正了?
蜀秀才朱椿站出来,道:“太孙所言有一定道理,但依儿臣来看还与李密所处的位置有关。李密是
说着说着说不下去了,因为他突然想到自己的老子朱元璋当年也是处
朱楧看着眼前的这一切,心知自己的机会来了,后世的他也曾经研究过隋唐那段的历史,对李密的失败也有他自己的见解,当然要比朱允炆这个毛头孩子要深刻的多。
朱楧刚要说话,突然又停了下来。妈蛋,自己差点又犯大错。朱允炆可是储君,将来是要做皇帝的,自己
朱元璋的眼睛何其锐利,自然看出了朱楧欲言又止的神情,道:“老十四,你有什么话说?”
靠,不说也得说了,为了给老朱留一个好印象,顾不上得不得罪这个大侄子了。朱楧上前一步,做了个揖,道:“父皇,儿臣以为太孙说的很有道理。但儿臣以为除了太孙说的那两点以外,还有一点。”
“还有哪一点?”老朱略有欣喜的看了看这个一直默默无闻的十四皇子。
朱楧供着手,一字一字地说道:“开仓放粮。”
“什么?”黄子澄第一个不干了,跳出来道:“李密开仓放粮是仁义之举,使其俘获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何错之有?”
朱楧看了一眼这个腐儒,又看了看朱元璋,
_ad_hf();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_ad_bottom();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
正经影视大全尽在:Chinalumeng.net 鲁萌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