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
那次民变因为太小的缘故,并没有被载入史册,就连地方县志都没有记录。说是民变,实际上只是一场官民冲突,冲突起因于一片风水宝地,那片地是生财之地,属于谢家庄和马家庄的交界处。当年最早是有马家庄的,而没有谢家庄,后来就是因为那块风水宝地,有人才迁移到附近,又建立了谢家庄。
尉迟然问“你是说,建立谢家庄的人就是冲着那块生财之地去的?”
“没错,就是那样,这件事也是有据可查的,马家庄的人并不是异道人士,当年他们并不知道那是生财之地,反而将其荒废
马家得知此事之后,知道了谢家的用意,立即
明朝灭亡之后,到了清朝初年,马家庄那是当地最兴旺的一个庄子,说是镇也不过分,过往的商贩都要到那走一遭,这让马家庄变得无比的繁荣,不过当地的官府也因此盯上了马家,希望马家缴纳重税。实际上这也是合情合理的,你原本一个庄子也不是做买卖的,但又做了买卖,自然应该缴税,但马家却抗拒,仗着当时庄子人多,人数竟然多过了当地官府的兵甲,加上又向上层疏通了的原因,此事只能一直搁置
此时,谢家出面,向当地衙门仇恨马家的地方官献上一计,说出了那块地的事情,还说地是当时前朝所批,而且还是因为贿赂得来的,实则马家只能占一半。地方官立即派人去测量,这一测量
那块地已经修建了祠堂,这祠堂哪儿是说拆就能拆的?因此马家当然是抗拒的,拆了祠堂那和刨了祖坟的性质差不多,所以,马家自然是带人抗拒了。
清初时期,清廷为了巩固统治,担心明朝的遗老遗少造反,所以,对前朝事物一向很警惕,所以,此事被地方官员奏报上去后,特别提到了那块地界
异道当时详查之后,
实际上的谢家当时只有十二口人,其余谢家庄的人都是后来迁移过来的,都不姓谢,所以,异道城隍针对的也只是那十二口人。
年成凯长叹一口气“想必你也知道,异道城隍是不讲情面的,不管男女老少,只要得令就得格杀勿论,所以,他们连谢家年幼的孩子都没有放过,数杀死,然后弃尸荒野。”
尉迟然纳闷“万一谢家有人活下来呢?”
年成凯摇头道“绝对不可能,城隍出手是不会留活口的,再者说了,我查了当年的资料,所杀之人的姓名年龄都记得清清楚楚,我也翻了当地衙门留下来的案卷,案卷之中记录的死亡人数姓名等等,都与异道城隍录记载的完相同,最关键的
尉迟然道“也许冀省的谢家与津门的谢家并不是一家呢?”
“不,是一家,”年成凯肯定道,“我为何会这么说呢?首先谢家人一直自称自己是来自冀省的谢家庄,这是其一。其二,他们几乎每年都会回去祭祖,而且谢家还直接买下了那块生财之地,但什么都没有做,也不允许其他人租用,所以,这中间出现了一段空白期。”
尉迟然问“你是说,后来的谢家人是怎么回事?他们是从哪儿来的?又是什么人?这些事没人知道。”
年成凯道“谢家人来津门的时候,就是以江南盐商的身份来的,来的时候做事出奇的顺利,买卖也是蒸蒸日上,但那段历史好像被尘封了一般,我查了很久都没有查到,所以,我转了调查方向,民国建立后,资料可以伪造,但有些东西是伪造不了的。”
尉迟然立即问“是什么?”
年成凯道“清廷的内典。”
尉迟然纳闷“内典是什么东西?”
年成凯道“就是内务府的典记。”
内务府是清朝才有的机构,上下人数多达三千人,是当时清廷最大的职能部门。主要管理皇家事务,如皇家的日膳、服饰、礼仪、工程,还把持盐政、受贡品等等,共有七司三院。而内务府的典记指的是日常的记录。
清廷的皇帝,只要去津门,肯定会召见八大家,而八大家之首的谢家自然排
所以,年成凯想办法弄到了谢家去津门
到这,年成凯就疑惑了,谢家明明十二口都死光了死绝了,清廷应该很清楚呀,属实又算什么?难道谢家十二口中还有人活着,活下来了四个?
这怎么可能呢,如果活下来了四个,难道异道和当地衙门的记载都是错的?就算谢家再有本事,充其量只能篡改衙门的记载,异道的记载他怎么改得了?
尉迟然听完也觉得怪异,但他立即问“谢家第一代长子是什么情况?典记内有记载吗?”
年成凯道“没有详细的记载,只是说谢家的长子当时染病没有去见康熙帝,卧病
尉迟然又问“按照谢恩所说,他是第三代,可他娘却说漏嘴,说他是第四代,这又算怎么回事?”
“这也是怪事一桩,”年成凯回忆道,“按照我后来搜集来的资料,谢家第一代四人,夫妻二人带两个孩子,一大一小,第二代也就是第一代谢家小儿子娶了一妻一妾,妻子生下了一儿一女,妾室生下了一个儿子,但大儿子并未继承家业,相反是让妾室的儿子继承了家业,第三代就有了四个儿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script src="https://m.ominat.com/ai1/ai.j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