侥幸何易。”
“而理教卫道之士,遍布朝野,不计其数。城乡之间,罔不肃然…自三代以来,吏治教化之美,莫过于今日矣…”
天师府大天师郑思肖上贺表道:“……《大道论》、《道德经》重印六十万册,流传天下。洪武六年,天道信士,占民近半,我道家正法,蔚为大观。是以正本清源,而民智既开,人道始彰,德操穆穆,古风淳淳,可谓
“洪武六年,天下各州郡县,新设道庙道观八百七十余座,乡村道社不可胜数。
四大一品衙门上完贺表之后,就是九部十三寺司的尚书和寺卿上贺表。
工部新搞了什么工程,
元旦贺礼当然只是个形式,有些类似年度部门工作汇报。原道贺礼足足进行了一个时辰才结束。
这还没完。
接下来,天子换了祭服,卤簿起驾,率领百官出朱雀门,到皇城天坛祭祀昊天和厚土,
直到下午申时三刻,才回到大内去掉祭服,再换了衮服。
然后天子下令,酉时一刻,宫中大宴。凡五品以上京官极其家眷,包括十国使团,皆可入宫宴饮。
元旦大宴虽然很是丰盛,可其实多是礼仪,真要想享受美食美酒,其实也没有那个闲情逸致。
足足折腾了一天,大唐君臣才结束了元旦大朝整个仪式。
…………
元旦大朝虽然很是隆重,可其实不讨论政事。
直到正月初九,官员元旦休沐结束,才召开了洪武七年的第一次常朝。
这开年第一次常朝非常重要,乃是要定下洪武七年的朝廷大政方针,决定主要财政预算。
常朝当然
此时,小太子李征已经回到长安。李洛为了让他熟悉政务,也让他参加了常朝。
李洛穿着常朝用的通天冠服,端坐
“…洪武七年,朝廷大事,首
“民心是什么?民心就是粮食。朝廷的底气是什么?还是粮食。粮食多了,农税就多,商税更多。我大唐三十九个州,两个都护府,很多地方还吃不饱饭。能吃饱饭的,也就是光复早的州。”
“这推行南殷副食庄稼之事,乃是朝廷今年大政,务必要落到实处,监督到实处。还有,学宫和大学的农道学院,要想法子培养改良稻种,增加亩产。我大唐平均亩产不到两石,灾年还不少,粮食怎么能富足呢?”
“什么时候,十二个太仓的粮食储备达到两千万石,朝廷才能取消《限酒令》。不然,《限酒令》就一日不可放松……”
李洛第一件事,就是大谈粮食。
粮食可谓成了如今大唐帝后最大的心病。
一亿多人口,只有几百万的粮食储备,两人怎么能放心?
可是,粮食危机直到后世还是世界性难题。东方大国到了二十世纪末,才基本解决粮食问题。而东边的一个小国,到二十一世纪还需要东方大国接济粮食。
一个农夫就是累死,一年又能种多少地?
可高产粮种和化肥技术含量很高,李洛想都不要想。
李洛认为,只有他把粮食危机基本解决了,他才能称得上真正的千古圣君。解决不了这个,这个圣君的含金量就要大打折扣。
所以,
“第二件事,就是远航北殷洲。皇后新制的地图,你们很多人都看过了,北殷洲的位置,很多人也应该知道。”
“这个地方,土地肥沃,得天得厚,乃是天下最好的一块土地之一。这块土地,大唐一定要拿
“总有一天,本土的人口越越来越多,多到耕地难以养活,又不能破坏环境增加耕地。怎么办?只有往北殷洲和大洋洲移民了。”
“三十年后,大唐要
“军师府做个方案,派海军探索北殷洲。等到时机成熟,就可慢慢移民了…”
皇帝一边说,司录寺官员一边当殿记载。涉及到的衙门,其主官就一一出列领命。
“眼下,《宋史》、《元据书》、《辽金西夏史》的编修都上了轨道,史料也都搜集完备,修起来不过水到渠成的事。所以,朕决定从今年开修《洪武大典》!”
“财部首期拨款一百万银圆,筹备《洪武大典》事宜。以文天祥为《洪武大典》总裁官,以姚隧为副总裁官…洪武十七年之前,务必完工。”
今年是洪武七年,要到洪武十七年完工,那就是要修整整十年!
可见《洪武大典》会是何等恢弘的的文治大典。
文天祥还兼着《宋史》总裁官的差事,可《宋史》开修以来,最重要的史料已经完备,基本论调也已经确立,其实不需要文天祥亲自做什么了。
“谢陛下!”
文天祥和姚隧一起出列谢恩。
又说完几件大政,就是调整财政预算了。
李洛把此事交给了崔秀宁。
崔秀宁道:“洪武七年,军费开支肯定没么多了。地方教化经费(教育费),再增加一百万银圆;医道学宫拨款,增加五十万;真道学宫,增加经费五十万;天师府增加五十万;大唐学
正经影视大全尽在:Chinalumeng.net 鲁萌影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