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两百七十八章 溯本清源(第2/2页)

被换成了另一种动物。
这可能是记录者本人的问题,他没有见过这类生物,按照自己的经验,“差不多”地进行描绘,这或许代表着记录者的阶层完全和生活实践脱节,也或许是某种动物的彻底消亡,也或许是地理上的变迁转移,又有可能是气候带来的影响......
第三次演变,这个动物的形象被细化了,但是形象更倾向良善,文字记录上没有什么变化。
或者是记录者本人的主观想法,也或许是这个时代人们对这种生物,这个神话形象的彻底脱节,又或许是这个形象
第四次演变,这个传说动物的形象变得凶恶化,记载上也纳入了一些恶行。
这或许代表着绘画者和文字记录者的形象冲突,又或者是单方面的,绘画者根据描述来绘画,或者记录者根据图画来描述。
又有可能是当时社会上,乃至于记录者身边,记录者听说的、出现了诸多不明原因的死亡,然后和该事物联系
这些,是民俗学,是神话学需要研究的东西。

它们的形象更细了,但是,为什么?
他们为什么要描绘这些形象?
这可能是一种社会思潮的体现,比如翻案文学,比如人们对于谣言和谬误的厌恶......
一个东西的诞生,有着方方面面的原因。
宗教、神话学上的“怪物化”,也是不能一概而论的。
某一神教高度排外排异,因此对自身之外的体系的神怪的排斥度更高,“邪恶”之类的描述也更多。
如果一个宗教崇尚以恐吓式的传教方法,这类描述也会更严重。
不同程度的怪物化,本身就代表着不同的现实意义。
而哈耳庇厄的形象,根据尧言所了解的部分,它本身可能是
人头鸟身的形象,是万物有灵时代的简单拼接特点,但
哈耳庇厄,是两样都经历过的。
然而,
妖艳的、美丽的类人姿态,
哈耳庇厄,有着这种姿态,至少说明了一件事。
“时代”。
海洋、死亡......
这个世界,这种类人姿态的形成,时代至少应该是尧言生前所处时代的前后。
ps:趁着过年,把之前买的神话民俗学书籍又看了一遍。
有兴趣的话,各位也可以看看。
《z国妖怪故事》、《z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西南卷/西北卷/华东/华北》
《希腊神话》、《神谱》、《书库》、《变形记》、《岁时记》
这段时间只了这些,其他的还有很多,也不一一描述了,都可以看看。
哦,当然,推荐大家
当然,根据历史书籍和时代描述,推测神话形象演变和不同版本之间差异的原因会更好一些。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