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王确实不像一个王爷。为了显示与民同甘共苦,穿着和老百姓一样的衣服,连裤腿都挽起来,两腿的泥。南平王的这种举动,老百姓自然会鼓起劲来干活。所以大坝确实比以前要修得快。
武信王和文献王虽然也不像王爷,但是也比现
南平国有像王爷的王爷吗?没有,武信王与文献王高赖子的名声远扬,因为他们为了目的无所不用其极,反正就是不要脸就是了,对老百姓好又怎么样?一个国君的名声坏了,再加上国家实力弱小,就只有被人耻笑。连同他们这些做臣子的也跟着丢脸。好了,两个强盗加无赖走了,又来一个农夫,即便是高保勖也不过是个稍微聪明一点,还带着一些口吃的病夫而已。
不屑是不屑,但是众位官员倒也不敢有所唐突,连忙站起来恭迎南平王。
高保融脸上露出憨厚的笑容,他其实也知道自己没有治国的本事,但求心力:“众位爱卿,营田使
南平王问的是众人,但是眼睛看的却是孙光宪。
孙光宪看了看外面阴沉沉的天气道:“主上说的是,不过现
“可是这人一走,大堤什么时候修建完?”高保融叹了口气,他心里其实挺着急的。
“主上可以沿着河堤开设营田,将土地租给士卒们,这些士卒很多都是老卒,也应该退养还田了。这样既可以保证大堤修建,也可以来年些田租充实国库。”
南平国全国不过三万兵力,但是真正能够打仗的只有水军三千人,骑兵一千,牙兵五百,江陵军三千,当阳军四千人。总共不到一万二千人。其它的都是上了年纪的屯田兵将,他们
就是能打仗的这一万二千人,也有很多老兵。
除了南平国本部的兵马,当初武信王时因为民寡兵少,请梁王驻兵五千为牙兵,一直都是梁国供给军费,后来王朝更替。这只军队就没了着落,还驻扎
说来这只军队早就已经朽败不能作战了,文献王之所以保留这个名头,就是每当向一个大国称臣的时候,就把这只军队交给上国,然后说自己养不起这五千人,请求上国给这五千人的军费。
当然,这个军费大部分都被南平国截留了。各国都知道南平国的这个小把戏,但是都大度地把军费多多少少都给一点。南平国哭穷总会得到一些好处,历来南平国供奉给上国的都是一些本地土产,武信王曾经只送过了了几十个橙子。但是上国总是不好意思
高保融到现
这些士兵大多数的时候其实不是作战,而是
二十多年过去了,这些士兵能够作战的确实不多了。孙光宪几次提出裁撤军队,因为这些人并不是军队,只是长年的免费劳役而已。高保融没有同意,因为要知道国内还有客军存
所以军队还是要有,但是是要一直真正的常备军,而不是像现
孙光宪现
高保融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便回头问高保勖:“省躬以为如何。”
高保勖道:“兵丁苦于劳役,也是该让他们退养还田。不过还请主上招募新军。”
高保融叹了口气:“也只能这样,招募新军的事情,稍候再谈。省躬留
说着朝群臣拱拱手,带着一队牙兵走掉了。
孙光宪已经不止第一次见到这种情形。大家都看着高保勖。高保勖到了这个时候也不得不严肃起来,南平王是王爷,怎么做没人说什么。但是总归是自己的兄长,是南平国的颜面,要是自己处理不好,丢人的不只是南平王了。
“所以还请孙大人出面,各位协助,将具体的办法拿出来。梅雨就快到了,要是误了获,大堤修不好是小事,老百姓又会饿死不少人。德政就变成了暴政。”高保勖竭力保持着威严,心里却
自己这位兄长也是愚蠢,累死累活都是高家人
高保勖心里有气,却不敢
这种情况从祖父辈就开始形成了,他们中间的很多人是祖父高季兴强行留下来的,包括老臣梁震。他们恋恋不忘的是盛世唐朝,对南平国高氏父子是百般瞧不起。而且这些他们从来没有隐瞒过。甚至当着南平王和自己的面讨论大汉的辅臣郭威才是天下明主,并劝导南平王应该要趁早结交,将来好成为从龙之臣。有谁真的为南平国想过吗?
高保勖不知道此时高保融心里其实很清楚。
南平国现
水军算是比较锐的部队,但是五百艘战船现
现
稍微能够打仗的是故驾前指挥使倪可福的倪家军,也就是现
当阳军指挥使是鲍唐,他是一个很好的刺史,管理地方和军队后勤可以,当阳军虽然训练不错,可是就没打过几次胜仗,擅长防守,而不擅长进攻。
自己的亲兵一千骑兵和五百牙兵,算是锐。统领是魏璘,勇猛有余,智谋不足。
裁撤老兵,重建新军,这个主意不错,但是为什么前两代君王没有这样做?因为没有钱粮来供养一只常备军。这就是南平国的尴尬。要想能够供养军队,高保融还需要做更多的事情。而其中做大的阻碍,居然是来自王室和文武百官。是来自营田政策本身,以及官员借着礼佛而
正经影视大全尽在:Chinalumeng.net 鲁萌影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