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曾国藩”的人,有两大苦恼:一是市面上关于“曾国藩谋略”或“曾国藩心术”之类的书太多太滥,且多数是炒剩饭,炒来炒去,给人的印象好像曾国藩是一个谋略大师。二是有关曾国藩的传记却太少,尤其是关于曾国藩从道光二十年到咸丰二年共十二年这段
为什么曾国藩十二年的京宦生活没人写呢?
据有关专家讲,主要原因是:
一、关于曾国藩的这段历史,作为正史的《清史稿》着字甚少,而《曾文正公全集》又是被曾氏后人几次删改后才刻版行世的,凡有关碍的话,几乎一字不见。王闿运是最敢讲真话的学者,他著述的偏偏又是《湘军志》。传世的与曾国藩同时代人的传记,提及曾国藩的时候,也只是讲他丁忧期间练勇的多。
二、存世的有关记录曾国藩的这段京宦生活的有价值的官方文献、资料,原本就不多(许多满人对曾国藩的这段历史持否定态度),偏偏又一部分毁于战火,一部分被他的崇拜者蒋介石带到了台湾,还有一部分散落民间。这就导致了曾国藩这段历史资料零碎,很难集,不下大气力难以贯通。
避生就熟,掘新不如炒古,原本就是写家惯用的手法。于是,就出现了“家书”、“谋略”过滥,“传记”、“传略”偏少的情形。
话说回来,曾国藩的这十二年值得写吗?
据有关研究者讲,曾国藩的这段历史,是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形成的最关键时期,没有这时期的历练,就没有后来的湘军统帅,更不会有威名赫赫的一等毅勇侯、权倾朝野的武英殿大学士、节制四省的两江总督。这个时期,他宦海沉浮,几次入狱又连连升迁,九年十级,创了许多个“大清第一”,可圈可点之处比比皆是。有这么的内容,者能不感兴趣吗?!
这段历史,资料匮缺,有人能写吗?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经朋友介绍,得知北国黑龙江有一位曾
他
当我们见到这部书稿时,立时便眼前一亮,它不正是者朋友所十分期待的填补空缺之作吗?!(如前所述,曾国藩的这段历史少有人提及,一度热销的唐浩明先生的《曾国藩》也只是从他咸丰二年丁母忧开始写起。)
当笔者迫不及待地完全稿,掩卷沉思时,笔者就像看了一部的电影,被曾国藩深深打动了。
曾国藩做京官的这十二年,守着一个“廉”字,赁房开府,宁可向钱庄借贷,宁可长年吃豆腐、腌菜,也不贪一两份外的银子,尤其是为了能多奉给湘乡的堂上老人几两银子,他不仅戒掉纸烟,官居二品以后,偶尔还要让下人拿上自己的几幅字到字画店换回些许银两解困,可谓感天动地;凭着一个“忠”字,参劣员,审侯爷,杀满贵秀才,可谓惊天动地……
既清廉俭朴,又敢于任事、刚直不阿……既为廉官又是能员,清朝罕有,历代罕见。
官廉吏清,才能国富民强,古今皆然。
他异人有异相,全身斑斑皮癣伴其一生,民间传说乃“火蟒转世”。因此,我们姑且称他“廉蟒曾国藩”。
我们毫不犹豫决定出版此书,它感动了我们,但愿能同样感动广大者。
当然,曾国藩毕竟属于封建时代的人物,带有历史的局限性,这一点,者诸公自会分辨。
责任编辑:王建槐
2003年9月6日
正经影视大全尽在:Chinalumeng.net 鲁萌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