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城里夜晚如火的灯光,还有灯光照耀下美丽的夜景,十几年的时间里福安就像从没有多大见识的小姑娘变成了风姿倬丽的美女,城市建设需要大量体格健壮的年轻人,城市优越的生存条件同样吸引着大量的年轻人,尽管乡村的环境也得到了改善,但是跟城市比起来还是差得太远了,干净的街道,繁华富丽商场和大厦,时髦漂亮的服装,只要是跟美因素有关的几乎都集中在城市,城市越大美的因素就越突出越广泛。年轻人精力旺盛,思想活泛,怎么甘心把自己窝在寂寞冷清的乡村,纷纷涌进了城市。杨林镇是福安最近的城乡结合部,大多数人把谋生的途径选择在了福安。
冬天的福安总像被一团厚厚的浓雾笼罩着,不过这浓雾跟水汽没有一点关系。是城市人取暖做饭形成的浓烟,在气温较低空气流通缓慢的早晚形成了一团浓浓的烟雾。这些烟雾可把那些上了一点年纪的老人们给害惨了,只要一沾上就会引发不停地咳嗽。减少烟雾最好的办法,除非让围绕着福安周围大面积棚户区的居民不再引火做饭,冬季不再生火取暖。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他们已经生活得够苦了,怎还能让这些得不到生存改善的人们担上这么大的罪责。因此彻底改变这种局面是摆在福安政府眼前最头疼的大事,不要说是福安市,北方大多数的城市又何尝不是这个局面。城市越大这样的现象就越加的尤为严重。没有办法,更多的福安老人把晨练的方向都定在了杨林镇,尽管那里的杨林没有了,改造后的西辽河河堤种满了比杨林还要珍贵的桦树,更让人们不可想到的是在这里种下的梧桐树和银杏树也大面积的成活了下来,成活率一点也不比移栽过来的原产地差。好像这里的林木对于城里的烟雾有极强的化解作用,到了这里空气顿时就变得清爽了起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福安过来晨练的老人经常把终点选择在苏维诚家院外的槐树下,如果他们怀着好奇的心里向这个用柳树枝子围挡起来的院子张望的时候,一定不难知道从里面传出的稀里哗啦,叮叮当当的声音是苏维诚在给前一天收捡来的废品进行精心的分类。纸质品,塑料质品,铁质品,每一个大类又分成若干不同的小类,就像商店里的理货员把所有的商品进行分类一样,等待顾客光顾的时候出售起来就一目了然方便多了。苏维诚这样做除了是在等待着顾客来的时候更加的方便,再就是把所有的废品分类越精细废旧利用率就越高,作为原材料再次变成新产品的产能就越高,对于苏维诚来说卖的价钱也越高。
这些跑来晨练的老人们,日子久了连他们都没有想到之所以对这里产生了好感,完全不是这里改造以后干净整洁的水泥街道,也不是在街道两边种植下的槐树。而是守在村边的这一家的院落,院落外面柳树枝子围起的栅栏,栅栏里面堆满的旧家具,旧的生活日用品。这些东西在年轻人们的心里是一钱不值的旧物废物。但在他们的心里曾经是多么珍贵的物件,就像亲人一样伴随着他们生活过多少年,当初哪怕仅仅是为了得到其中的一件物件曾经犯过多大的心思,就像自己的女人给自己填了宝宝一样的珍贵,尽管到头来不过都是一件普普通通的物件。在苏维诚的眼里是在叮叮当当的敲打分解着这些旧家具,但在他们的眼里这叮叮当当的声音就是自己闹哄哄一生的过程。等到自己再也不能闹哄的时候就像这些旧家具一样变得一钱不值了。如果能变成一粒能够肥壮土地的微尘,给万物生长带来有用的养分算是最大的造化了。如果变成了一团臭气,非但没有世界带来一点用的价值,相反带来了害处,把原本清好的环境都给污染了……
这些来自福安城里晨练的老人有时候看到苏维诚用那种伯乐相马一样的眼神在看着那堆旧物在分辨哪些是能用的,哪些是不能用的时候,会主动地跟他打招呼,也跟着叫他一声“圣人”(他们已经知道杨林镇的人们为什么会给他起了这么一个让人可敬的名字)。他们同样对他却没有一点调侃的意思,他们曾经为福安的大雾跟他抱怨过,没想到他给他们的回答是“会好的”,自信的力量让他们明白事实正如他说的那样。
不过苏维诚的自信的好运并没有伴随着他一直走下去。等到那些福安城里晨练的老人抱着好奇的心里去打听,已经好久没有听到来自这个栅栏院子里的叮叮当当的声音的时候,才知道被杨林镇人们眼里称之为“圣人”已经驾鹤西去了,苏维诚的意外事故给杨林镇人留下了太多的思考。
让苏方达没有想到的是,在庄玉玲即将出嫁成为别人的妻子的时候,留给自己的忠告居然是让自己放弃收废品的行业,并且拿自己父亲的死把这一行业看成是多么没出息。
的确,如果苏维诚当年不是在干着收捡废品的行业也许不会那么早的死去,即使死去也不会是
正经影视大全尽在:Chinalumeng.net 鲁萌影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