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一)法师庙内传真经,自古奇才多魔难(第3/5页)

/> 王勃当上朝散郎后,经主考官的介绍,担任沛王府修撰,并赢得了沛王李贤的欢心。
一次,沛王李贤与英王李显斗鸡,王勃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讨伐英王的斗鸡,以此为沛王助兴。
不料此文传到唐高宗手中,圣颜不悦,读毕则怒而叹道“歪才,歪才!二王斗鸡,王勃身为博士,不进行劝诫,反倒作檄文,有意夸大事态,此人应立即逐出王府。”唐高宗认为此篇意在挑拨,钦命将他逐出长安。
于是,王勃被逐。他凭着自己的才情和苦心刚刚打通的仕途,就这样毁于一旦。
咸亨二年秋冬,王勃从蜀地返回长安参加科选。朋友凌季友当时为虢州司法,说虢州药物丰富,而他知医识药草,便为他在虢州谋得一个参军之职。
就在他任虢州参军期间,有个叫曹达的官奴犯罪,他将罪犯藏匿起来,后来又怕走漏风声,便处死曹达以了其事,结果因此而犯了死罪。幸亏遇大赦,王勃才没有被处。
王勃因处死官奴曹达,连累了其父王福畴,王福畴从雍州司功参军被贬为交趾县令,远谪到南荒之外。
此对王勃的打击,远远超过对自己的惩罚。王勃为人虽有放浪不羁的一面,但他立身处世的原则,却以儒家的礼法为尺杆。
王勃在《上百里昌言疏》中表达了对父亲的内疚心情“如勃尚何言哉!辱亲可谓深矣。诚宜灰身粉骨,以谢君父……今大人上延国谴,远宰边邑。出三江而浮五湖,越东瓯而渡南海。嗟乎!此勃之罪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矣。
王勃出狱后,在家停留了一年多。
这时朝廷宣布恢复他的旧职,他已视宦海为畏途,没有接受。
同年,长安旧友三德去四川任县尉,王勃更感悲伤,遂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五言诗送行,诗曰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上元二年夏,王勃决定看望在交趾的父亲。
从洛阳出发,沿运河南下。
这日,行至伏牛山,此山甚是雄伟高俊,叠峦青翠,王勃问船家这是何地,答曰老界岭,
日色将暮,船家停泊靠岸,并告曰客人可以上岸寻食酒家店内过夜,亦可在舟上过夜,只是不敢误了明早起船就行,
众人有的下舟,有的留下,因勃不习舟船,早有下船之意,怎肯舟上过夜,便待客船泊好,携带随身包裹,下舟而去。
上得岸来,有个曲折土坡,通向岸顶,王勃拾级而上。有七八十级到了一个平缓之处。
这里是个古老水陆码头,码头两旁,依次十来家干铺酒楼,王勃晕舟船,胃里早已翻江倒海,无有心思吃酒,先走动走动看看山景,待恢复好了再说。
绕过街道,一条小路通向山上,王勃信步往上,不多时,已到半山腰一平整处,
余辉金黄,照亮半边天空,一切景色像是披了一层金霞,叠峦峰彩,煞是好看,回过头来俯看脚下江水,曲曲折折,通向天际,好不深遂辽阔,让人神清气爽。
江面上,波光潋滟,金黄闪动,好似千万条金鱼游动,如梦似幻,王勃不仅看得醉了。
美仑美奂真如人间宝地。探望父亲归来,能在此聊渡今生,此生幸也。发了一会呆,天色将喑便要下山。
忽见下山之路分成两叉,一处是上来之所,另一处通向一山环水旋,茂林深竹之处,隐隐里面是个庙宇。
看看不远,暗想时间还有,过去看看再回不迟。如果方便在此借宿一晚,免得受舟上风波之苦。
行至近前,果是一个寺庙,只是破旧了点,门巷倾颓,墙垣朽败,门前有额,题着“无有寺”三字,门旁又有一幅旧破的对联,曰
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没错。
多说少对,少说多对,说的全对。
王勃看了,因想到“这两句大白话,文虽浅近,其意则深,我也曾游过名山大刹,倒不曾见过这话头,其中想必有个见过世面的亦未可知,何不进去试试”
抬步跨进,一个矮小老僧蹲在院中,正煮着半锅野菜糊糊。
打了一个问询道
“师傅请了,我因赶路,观此山景最妙,愿在此借宿一晚可否方便”。
那僧道
“我这只有柴房一间,要不嫌弃,施主请便”。
转身看去,门旁果有一柴房,里面无有他物,只干草一堆,上面铺有草席,看着倒也干净,道了一声谢,转身入柴房。
包裹放下上了草席,先躺一会。忽闻到阵阵香味传来,王勃知道那僧菜粥煮好,正在吸食。
此时晕感消去,肚内有饥,只是不好去讨,起身盘腿而坐。
忽想那回慈恩寺一行,再也没去过,只因当年返回家乡,第二年再去洛阳闻法师已经圆寂,想到此,不由得悲伤了一回。
稍罢。
温习了一回多心经,即诵道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此”。

正经影视大全尽在:Chinalumeng.net 鲁萌影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