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理行业的师傅,也大多是些没有正常生存能力的残疾人,在大集上靠手艺赚点钱补贴家用。他们身体本来就不方便,也就不放里面凑。
而且在集头上也相对比较清静,自己也好安心的干点活。再说一般的小毛病,赶集的进去时放下,回家的时候就可以拿走了,大家都方便。
一般在集头还有卖炭的买粮油的,他们一般都开着三轮车,货物也不卸下来。有需要多的就直接开车给送到家中,少的就自己赶完集捎回去。
另外,在集头还有一个经典的的生意,就是买老鼠药的。
老鼠,或许是人类永恒的朋友。尤其在农村,自古以来无论何时何地都是消灭不干净的。它们靠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和独特的生活方式,加上强大的繁殖能力,和人类斗智斗勇的共同生存着。
大集上卖老鼠药的姑且不去讨论他们鼠药的质量问题,就是他们的那一段段广告词就非常的有趣。
估计几乎每个到过大集的人都应该不会陌生,比如:老鼠药,药老鼠,大的小的都逮住。三年的,五年的,一九五八年以前的。南来的,北往的,扒着火车去过北京上海的??????
咱这个老鼠药,中国产药厂造,百货大楼买不到。吃了咱的老鼠药,是先麻嘴,再麻腿,鼻孔眼里冒血水,大的吃了蹦三蹦,小的吃了就没命……
老鼠药,不值钱,一包就买一块钱。一块钱不算钱,做不了火车,也乘不了轮船??????
从集头往里一点,一般有一段相对宽敞的地段,那是解决买卖人和来往赶集人吃饭的地方。有豆腐锅、羊杂汤锅、豆浆摊、面条摊,还有煎包、蒸包、烧瓶、油条等等小吃摊位。
他们一般都集中在一起,即聚了人气,也相互帮衬着生意。在中间一片相对宽敞的地方,摆上十来张地八仙和散落在四周的一些小马扎。
当然他们都有自家的标记和相应的位置,只是为了形成规模效应才摆在一起的。最忙也最热闹的,当然要数豆腐锅,因为在哪里客人还可以弄两碗老酒小酌一下。
一个用劈材火烧得大铁锅,里面先放上大包的全味香料和十几条肥厚的五花肉,先用大火烧到沸腾。然后开始挨着圈往里码放一层层的北方特有的熏豆腐。
在劈材火的文火下,锅里的汤是一直沸腾的,香气随风能飘出很远。随着煮好的熏豆腐被夹走,马上就往里面放进新的,当然还不是根据情况加入香料和五花肉条。一天从开集到下集,锅里始终都有现成的香气诱人滚热烫嘴的熏豆腐。
在地八仙上有用专门的瓷盆盛放着自己熬制的油泼辣椒酱,还有三两种炮制好的免费咸菜,另外大蒜和醋瓶也是必不可少。在主人身边,还有大桶的勾兑散酒。
一般来说,熏豆腐一块钱两三块,散酒一两元一茶碗,出味用的五花肉条三块钱一条。一般客人来了,就要几块熏豆腐,用辣椒酱和醋一调,夹一小碟咸菜,抓上几瓣蒜。再从临摊要点包子一类的主食,最后倒上一碗散酒。总共用不了多少钱,就能美滋滋热乎乎的小酌一下。
直到现在,不仅农村人依然喜爱,就连一些搬到城里住的人们,还偶尔专门到大集豆腐锅上享受这种惬意的感觉。
过了简易的传统小吃摊,就到了大集的重头摊位了,能看到街道两边排列着一排排的相对整齐的高大摊位。一般是布匹、土杂、成衣、鞋帽、针织百货等等按秩序排列。
这些大摊子都是经营时间较长,实力也相对雄厚的老买卖生意人。一般现在都开着较大的三轮和四轮汽车,货物也比较多,摊位不仅固定而且占的地方也都比较大,大都在十几米以上。
比如布匹摊,一般都用四轮汽车拉载,货物重量至少一两吨,光装卸就要两三个小时,摊子也都二十多米长。
由于在大集上的客户,一般都是靠视觉效果产生购买的,所以布老饭要尽量的把时兴的样式和花色都可能的展示出来。
不仅在前面一米左右高度的平摊上摆着各式各样的成卷的布匹,还要把时下流行的品种和能吸引路人眼球的好看花色挂在背后的两三米高的架子上。
这些大摊子上的生意人看起来很殷实,但每天真的都很辛苦。天气好的时候还行,一旦遇到恶劣天气,由于摊位太大往往猝不及防。不仅在风雨中被弄的狼狈不堪,而且有时候还要损失财物,更有甚者有时还会身体受伤。
说实话,大摊子虽然挣钱较多,但真的很不容,几乎都是夫妻两人伤心劳神的全天制工作。十几年几十年下来,钱是挣到了,但往往都落不了好身体。
有很多人,还真应验了那句苦逼的老话“上半辈子用身体挣钱为儿女,下半辈子自己苦笑着看天地”。
在大摊子的两头,还散落着一些年轻的小媳妇经营的相对单一的小衣服、饰品和儿童玩具一类的小摊位。
她们大多就是一辆小三轮车,支起一个两三米的方伞,在里面挂一些小商品而已。这些小媳妇大多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机动灵活的小本经营,一般趁着热乎劲干上一年半载的就草草收兵了。
从高大的大摊子往里走,有
正经影视大全尽在:Chinalumeng.net 鲁萌影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