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卷:元璞文集 七星山后传(第1/16页)

陈士元(1516——1597),字心叔,号养吾,小名孟卿,一号江汉潜夫,又称环中愚叟。明代湖北应城西乡陈岭人,嘉靖甲辰进士,官至滦州知州,明代著名的经学易学玄学大师。
嘉靖十三年(1534年),受业于嘉靖名臣余胤绪。嘉靖十六年(1537年)成乡举,编成《缶鸣集》。嘉靖二十二年(1544年)中进士;二十四年(1545年)任滦州知州。
陈士元在滦州任期,为当地建文笔峰,造祭器,修仓廪,并编撰《滦州志》、《海滨集》。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三月辞去官职,回归故里。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陈士元去世,享年82岁,葬于应城西北20里的孙家山。
陈士元一生著作颇多,所著之书已刊行者有《易象钩解》、《五经异文》、《论语类考》、《孟子杂记》、《荒史》等26种之多,共计252卷;未刊行者有《新宋史》、《新元史》百余卷,《史纂》10卷;散不传者约400卷。
另编、注《古今韵分注撮要》五卷、《韵苑考遗》四卷、《古俗字略》七卷、《俚言解》二卷、《裔语音义》四卷、《五经异文》十一卷、《论语类考》二十卷、《孟子杂记》四卷、《梦林元解》、《名疑》、《姓汇》、《姓觽》等等著述。
当然这只是正史之中的陈士元,这里姑且一笔带过,算是书中暗言吧。但是却正是这个满腹经纶的一代名士,却偏偏跟数百年前的司马淡云扯上了关系,而且他竟然还正是早先司马淡云跟萧楚提到过的那个隔世弟子……
话说当年陈士元,也称得上是少年得志平步青云,才刚刚到而立之年,便已经出任了滦州知州,算得上是地方的一个实权官员了。虽然他在任期间政绩斐然口碑颇佳,堪称是一位忧国忧民廉洁奉公的好官。
但是谁料这位也跟他早年的恩师余胤绪一般,都是刚正不阿高风亮节之人。尤其是,对于当时朝中的那些掌权的奸佞之臣,最是看不惯,更谈不上什么阿谀奉承狼狈为奸了。
只是如此一来,他也正犯了古代为官之道的大忌,正所谓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渐渐被上下排挤左右刁难。
时间长了,陈士元便渐渐感到心烦意乱不厌其烦,于是索性直接自己上书告病,推说自己身体突患恶疾,实在不能再继续胜任知州的重任,恳请朝廷恩准他回乡静养。
谁曾想,他这边一主动上书请求出缺,正好也就遂了朝中那些奸佞权贵的意了。人家立即便痛痛快快的做了一个顺水人情,让他直接从滦州知州的任上挂印而去,带着朝廷的恩赏回应城老家做一介寓公去了。
且说当年他辞官还乡之后,顿感一身轻松自在,说不出的畅快淋漓。在家好生静养了一段时间之后,便准备走出去云游一番,趁着年轻正好去游历一下各地的名山大川,顺便好好寻求拜访一下那些隐逸的奇人异士,在领略大好河山的同时,也能真正的充实一下自己。
另外,陈士元还真就自幼仰慕古代的大文豪青莲居士李白,从小就幻想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够像那位谪仙人一样,仗剑行天下斗酒诗百篇。
这下终于机会来了,无官一身轻,他岂能不好好把握,尽情放纵一下。于是他便效仿人家当年的李太白,直接一剑一马一葫芦,便踏上了云游四海的征程。
好在他也跟那位李太白还真多少有点相似之处,别看他现在已经辞官归乡,但是毕竟在全国很多地方,还是有着相当的人脉交情,倒也不至于是真正的苦行穷游。
不仅如此,他早年间还真曾经碰到过一段传奇般的奇遇,阴差阳错的练就了一身惊人的内家功夫,只是一直以来极少有人知晓而已。
甚至他的这一身的功夫,恐怕还真的远非当年的李太白所能比拟,人家他这可是登堂入室的玄门内家功夫。要知道昔年的李太白要真有他的这身精纯内家功夫,恐怕也就不会轻易的在醉酒之后,摘月失足坠水而亡了。
当然这里对于陈士元的那段奇遇,也只是顺便一提,一笔带过而已,后面自有详细讲述。
话说这一年,陈士元刚刚从东岳泰山下来,正准备去曲阜拜祭一下,他们儒家的至圣先师孔老夫子。
当时好像正是春光明媚百花惊艳的时候,正是像他这种文人雅士诗兴大发的时节,因此这一路下来难免走走停停流连忘返,自然也少不了写下了一些脍炙人口的诗文词章。
这原本两三天的路程,竟然让他溜溜达达的走了十余天,依然还没有看到,本朝名家胡攒宗为曲阜新城墙所撰写的 “万仞宫墙”。
谁曾想,到后来他突然心血来潮在一个驿站之中一打听,这才知道敢情自己是走岔了路。原本应该是顺着泰山下的官道一直向南行进,他却是一路翻山越岭斜向了东南方向,因此也就是只能越走越远了。
就在这一天的晚上,或许是因为兴致颇高,陈士元在驿站里多喝了几杯,不知不觉的就有了一些醉意。说到这里,就不能不再提一下了,这位陈大学士哪里都好,就是酒量太过一般。
这要是比起人家那位诗仙李太白来,那相差的可就不

正经影视大全尽在:Chinalumeng.net 鲁萌影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