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传统习俗,过了阴历年初一,初五便是新春里最重要的日子,因为正月初五是“财神”生日,人们一年的财运似乎都是由“财神”决定的。清道光三年正月初五,即公元1823年2月15日,正当人们忙着置酒席、接“财神”、欢庆“财神”生日的时候,安徽庐州府合肥县东乡(现属合肥瑶海区)磨店乡,一个小小的生命呱呱坠地了。这位
一
李鸿章先世本姓许,自江右湖口迁至合肥。合肥位于长江、淮河之间,
李家“世耕以为业”,初“清贫无田”,至李鸿章高祖时,以所谓“勤俭成家,有田二顷”。
从“清贫无田”到拥有二百亩土地,表明李家已经
李鸿章祖父名殿华,字庆庵,“肆武游痒”,两应乡试落第后,便放弃了猎取功名的念头,退居乡间课率子孙耕,足不入城市几近五十年,“男耕妇织,督课勿懈”。李殿华凭借祖先余荫,虽然继承了一些土地财产,但因李氏宗族繁衍,家大业小,
李殿华生育四子,依次为文煜、文瑜、文球、文安。
长子文煜,字晴岚,库生。据说他“居家孝友,博学能文……名望重于士林,早有经师宿儒之誉”。他因家贫就馆于外者六年,之后“闭门徒,兼课子弟”,对李氏宗族的崛起,做出了重要贡献。沈葆桢说:“李氏书香之盛,英才之多,位业之隆,门闾之大,谓非由公一人创兴而起者欤!”
四子文安,即是李鸿章父亲,本名文玕,字式和,号玉川,又号玉泉,别号愚荃,生于公元1801年。
李文安从小身体就很弱,别人家的孩子四岁就开蒙了,他到八岁时才受业于李龙桥,和兄长们一起书。为此,李殿华“时亲督课,每作文脱稿”,“必先,指其瑕疵”。文安兄弟每当“早起问安及夜归卧”,殿华“或为讲书史懿训,或为述失曾祖暨先祖盛德”。
虽然李文安书很刻苦,但因“师有家务”,而自身“少又多病,至年十二仅四子书及毛诗,而未能成诵”。
李殿华看着李文安忧心如焚,就让他回家跟着长兄李文煜书。文煜教授自己的兄弟,自然严格认真,每年从正月初三开学,直至除夕始辍。文安也自知“资性中下”,只有勤奋学习才能有所长进,因而摆脱家务,遏制邪欲,专心攻。
他
仆少本慵愚,惟耽章句。米盐烦碎,七字未亲。声色繁华,四魔早却(吃喝嫖赌,仆尝谓之四魔)。虽得天之独厚,家督自有担承。实所见之尚超,细务慨从推脱。是以毕志书,专攻进取……
李文安除了就学于其兄外,还曾先后拜童培山、杨静闲、汪子庄等为师。庐阳书院山长杨静闲,擅长制艺,文安说自己“制艺得力于师者最多”。制艺当时指的是学习八股文。
李殿华督促文安兄弟潜心攻,企图使他们通过科举途径出人头地,攫取功名。李家兄弟虽然多次应试,但直到公元1834年,李文安才考中举人,榜名李文玕。于公元1838年进京会试,中试,四月正大光明殿复试二等,殿试三甲,赐同进士出身。朝考二等,授官刑部正八品笔帖士,正式改名李文安。后官至督捕司郎中,记名御史。
李文安是一位遵循儒家道德和治略的官僚士大夫。据说他“内行尤笃,事亲至孝……为人刚方厚重,然诺不欺,所至皆敬慕之”。
他
二
李文安有六子两女,六子依次为瀚章、鸿章、鹤章、蕴章、凤章、昭庆,除了李鸿章外,每个人日后也都是非富即贵。
长子瀚章本名章锐,号筱荃,生于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李文安说他“性本敦笃”“幼弥勤”。因父亲
鹤章排行第三,本名章谈,号季荃,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生。据说他“生而英毅,自幼书,颖迈不群”,博通经史,有意
蕴章排行第四,本名章钧,号和荃,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生。他“年十二病目已而盲”,被迫放弃通过科举门径登上仕途的打算。据说,他“性孝友”,能够“先意承志”,深得双亲的欢心。他以残废之身留
凤章排行第五,本名章铨,号稚荃,资质中人,个性倔强,落笔潦草,曾随其父入京书,弱冠南旋应试不果。他“究心于经世有用之书”,帮助其父办过团练,总理过霆军营务,还
昭庆排行第六,本名章钊,号幼荃,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生。监生出身。据说,他“少通经史,博学能文,持躬端正,文字得雄直气”,但
正经影视大全尽在:Chinalumeng.net 鲁萌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