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国藩大着胆子走到墙边,这才看清这是一幅唐朝周昉的仕女图。从用笔用纸用绢看,都是唐时风格。曾国藩
曾国藩一路看过去,渐渐地便沉浸
穆彰阿既诧异又惊愕,只得把案上的放大镜递过去。曾国藩接过来,看了许久,才道:“可惜了!”
“什么?”穆彰阿瞪大眼睛问。
曾国藩两眼望定画,边摇头边说:“可惜我看不到落款。”
穆彰阿这时情绪却出奇地好,他竟然拿过画杆,亲自将画摘下来,小心翼翼放到案面上。
曾国藩把放大镜贴
“什么?”穆彰阿终于忍无可忍了。
曾国藩一下子清醒过来,知道自己闯祸了。他忙跪倒,边磕头边道:“学生该死!请恩师恕罪!”
穆彰阿喘着粗气说:“你说这幅画是赝品?哼!老夫眼拙了?”
曾国藩早就听说穆中堂是京师八旗子弟中鉴定古字画的高手,所以只管磕头,再不敢言语。
许久,穆彰阿长出了一口气:“曾翰林,你起来吧,老夫并没有怪罪于你。来来来,你给老夫说说这幅画。”
曾国藩起来后,红着脸道:“谢恩师不怪之恩,学生学识尚浅,再不敢妄言了。恩师就不要再羞臊学生了!”
穆彰阿脸一沉,手抚胡须自言自语:“老夫年近花甲,最见不得有始无终的事情!”
曾国藩迫于无奈,才道:“整个画卷,学生都没有看出什么,只是这落款有些疑问。恩师知道,唐时宣纸较粗糙,而落款处的宣纸纹路却较细腻,这定然是把原款提掉,后补的款。看这宣纸的成色,像是明人所为,请恩师明察。”
穆彰阿拿起放大镜认认真真地看起来。
半晌,穆彰阿抬起头,冲外面喊一声:“来人——快快摆酒,老夫要与曾翰林一醉方休!”
曾国藩的一颗心嗵地落了地。两个人的距离也一下子拉近。
现
推敲已毕,曾国藩长出一口气,欣喜地说道:“恭喜恩师,这确是西晋陆机的《平复帖》!”
“哈哈哈——”穆彰阿的笑声
近几年,穆老相爷这样笑的时候越来越多。
从相府回来,曾国藩一眼便看到门房有一封写给自己的帖子,打开一看,却原来是詹事府少詹事、正四品满官金正毕为老姨母过寿诚邀京官全员赴宴的帖子。
詹事房原为辅导皇子专设的机构,后来也改作编著国史了,是和翰林院属同一机构而分设的两个衙门。两处人来往比较密切,而金正毕与赵楫又最为知心。
曾国藩一看见帖子,手腕子先酸,厌恶之感也一下子涌出。
他知道,赵楫的宴席既然没参加,金大人老姨母的寿宴也就不能参加。以此类推,从此以后,凡是京官的各种类型的宴席自然就更不能参加。厚一个薄一个,是官员之间相处的大忌。谁要占了这条,谁
曾国藩主意已定,随手便把帖子放过一边,仿佛放下一桩心事。他到茶房那里要了半盆热水,要用热水搓一搓因抄写过度已经肿起老高的右手腕子。右手腕子如不及时活血化淤,他第二天就别想稳稳地握笔了。——不办公事,赵楫不把他告到文庆那里才怪!
哪知道,不经热水搓,手腕疼痛尚能忍受,热搓之后,许是血液散开的缘故,倒大疼大痛起来。
●宴席场景他不得不让茶房打着灯笼到对面的药铺买了贴止痛膏药贴上,这才略有缓解。
曾国藩越想越气,已经躺到床上歇息,又披衣爬起来。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提笔
告示云:曾国藩出身贫寒,长相不雅,箱内无银,虽任检讨一职,却是七品小官,俸禄有限,除衣食住行,已无赢余,即日始,凡京官上宪、同僚坐席陪酒应酬之事,概不参加,请帖亦不存。见谅。
这张告示被他一早便方方正正地贴到会馆的柱子上。
不久,曾国藩因“办事糊涂,办差敷衍”,遭到御史参奏,被道光帝革去翰林院检讨实缺,成了翰林院候补检讨。每日虽也照常去翰林院点卯,却没了实际差事,没了俸禄,境况竟不如庶吉士。依礼向赵楫等上宪请安、道乏时,这些人不仅把脸扬起老高,嘴里还总时不时地冒出一二句嘲讽、讥笑的话来。曾国藩几次被弄得尴尬万分。以往的同僚、同乡,有几个与他很是不错的,此时也不知是怕丢了自家头上的乌纱帽,还是怕上宪怪罪,影响自己的前程,竟然也开始躲他。他有时想凑过去说句话,这些人不是推托公事忙,就是找个理由走开,分明是不想理睬他。
●曾国藩日记手迹
●《过隙影》其实就是日记苦闷、孤独中,他写了这样一首诗:
今日今时吾
微官冷似支麻石,去国情为失乳儿。
见惯浮云浑欲语,漫成讨句末须奇。
经求名酒一千斛,轰醉王成百不知。
也就是从这一天开始,他用毛边纸装订了几个本子,给自己订了一年的“日课册”,决定“每日一念一事,皆写之于册,以便触目克治”。日课册被他命名曰《过隙影》。《过隙影》其实就
正经影视大全尽在:Chinalumeng.net 鲁萌影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